2024年3月25日,豫菜高质量发展暨阿五创办20周年活动于郑州圆满举办。在现场数百位国内外文化界、餐饮界专家和企业家的见证下,一本关于黄河鲤鱼和豫菜文化的书籍《千年一鱼》正式发布。
全书洋洋洒洒十万字,勾勒了上万年的鲤鱼文化史和豫菜发展史。这是中华餐饮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阐述鲤鱼文化的专著,填补了鲤鱼文化没有系统阐述的空白,对于鲤鱼文化体系打造、黄河鲤鱼头牌回归以及豫菜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即日起,阿五将对本书进行连载,敬请关注!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 之 改名风波
到2015年,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,在河南的餐饮界,樊胜武和他的黄河大鲤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、接受和喜爱。
他始终没忘记要继续往前走,因为他的“龙门”还在前方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 之 改名风波
给河南一道名菜
随着对豫菜了解越来越深入,樊胜武发现,豫菜虽然博大精深、名菜众多,但一直缺少一道让人耳熟能详的招牌菜。
“说起北京,大家想到的就是烤鸭;说起湖南,大家就会想到剁椒鱼头;说起福建,当属佛跳墙……每个地方的菜系,都是以一道很有影响力的特色菜来带动客户认知的。那么,对于饮食文化深厚的河南来说,哪道菜最能代表豫菜?”
他为此数次失眠。
“行动派”的他,经过长时间、多渠道调研,收回1万多份调查问卷,得出的结论是:在黄河鲤鱼、扣碗、烩面、胡辣汤等河南人耳熟能详的特色菜品中,多数人认为黄河鲤鱼最能代表豫菜。
黄河绵延5464公里,流经的各省区都产鲤鱼,而尤以河南段的鲤鱼最好。
黄河鲤鱼作为四大名鱼之首,味道鲜美,肉质细嫩,曾多次上过国宴。若再往前追溯,中国人的宴席上,向来讲究宴之有“鲤”。逢年过节、寿诞嫁娶,任何欢乐的时刻,鲤鱼都不可或缺,可以说鲤鱼在人们心中一直是拼搏进取、成功吉祥的象征。
红烧黄河鲤鱼是阿五创办以来最畅销的特色菜,但是一直没有聚焦推广。经过多次开会讨论,樊胜武决定更名,把品牌与品类关联,将“阿五美食”更名为“阿五黄河大鲤鱼”。
这一想法一宣布,大家一片哗然。
内部管理人员不理解,不认同,觉得更名以后没有未来,部分管理人员甚至提出了离职。行业协会领导也不同意,说:“阿五不是你一个人的,价值上亿的金字招牌、中国驰名商标,你说改就改了?”
客户也质疑,说:“好好的豫菜不做了?阿五美食改鲤鱼馆了?”家人说:“现在经营好好的,没必要冒这么大风险。”
……
认识不认识的,都来劝他。
有人说他疯了,有人说他经营不下去了。“反正善意的、恶意的,说什么的都有。”樊胜武回忆道。
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不理解,樊胜武内心却非常坚定,他坚信,随着市场竞争的细分,只有专注聚焦、不断提升,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。过去是“去哪里,吃什么”,现在是“吃什么,去哪里”。
这样的事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。
当同龄人在老家安于现状时,樊胜武选择去郑州打工;当成为国际饭店的行政总厨后,因为别人看不起豫菜、看不起河南厨师,他便毅然放弃年薪6位数的稳定工作,开了家并不大的豫菜馆。
在2015年的夏天,他又一次下定决心。
那段时间,他经常会想起自己的父亲。父亲当过兵、打过仗、立过多次战功,本来有机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,却在1958年国家困难的时候,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村支书。父亲用他一辈子的经历,教会孩子们要守正、勤奋、忠勇、舍得、勇于担当。
樊胜武的父亲生于1928年,2002年去世。父亲当兵时得了雪盲症,因此,什么时候都离不开眼镜。父亲回乡后,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,没有占过公家一分钱的便宜,清贫正直。生活困难时期,家里孩子多,粮食不够吃。父亲是战斗英雄,国家照顾他,要给家里发粮食、给家人转商品粮户口,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。
父亲留给了樊胜武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。
“人这一辈子,坚守一样东西到底是很难的。在坚守这条孤独的小路上,你要不停地和自己的惰性作战,和外界诸多的诱惑作战,坚持着别人理解或者不理解的初心——就像在沙漠里,忍着不去喝那口水。”
人彷徨踟蹰,不过是因为欲望、害怕失去。樊胜武想:“即使这次失败,我还有一技在身,大不了从头再来。”
2015年7月的最后一天,一夜之间,阿五美食所有门店的招牌全部换成了“阿五黄河大鲤鱼”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 之 改名风波
是对还是错
刚更名的那段时间,阿五取消了优惠、促销、打折活动,减少了菜品,顾客数量出现断崖式下降,同时,门店环境、食材等全面升级,成本大幅度上升。
为了扭转困局,樊胜武卖掉了房子。
企业进入了“寒冬期”,很多人开始猜测阿五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。那段时间,是樊胜武压力最大的阶段。
“这么难,为啥还要改!”
他在心里反复自问:“我是谁?我是做什么的?阿五有什么特色?”
一个品牌代表一个品类,那阿五代表什么?
豫菜博大精深、名菜众多,招牌菜又是什么?
豫菜、阿五、黄河大鲤鱼,如果能链接在一起,形成逆等,那给河南一道名菜这事就成了。
更名后,他更加认真地对待这条黄河鲤鱼。
阿五的鲤鱼,来自郑州黄河边。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,这一段的黄河水,流速相对较缓,河床宽,水草丰茂,最适合鲤鱼生长。
深层过滤的黄河地下水,在接近原生态的环境里,两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生长周期需要两年。每天早上,鲜活的黄河鲤鱼送到店里,厨师们按标准的制作流程,去腥筋、三叉骨,花刀解鱼、两次按摩,放入冰箱冷藏静置排酸1个小时,让鱼肉的鲜味达到最佳。
两斤的鲤鱼解八刀,经过标准油温炸制,加入高汤、香菇和冬笋烧制,一条滑嫩鲜香的红烧黄河鲤鱼就做好了。
经过5次技术升级,阿五红烧黄河鲤鱼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、接受和喜爱。
在阿五英协路店附近居住的一位荆老爷子,从阿五英协路店开业至今,几乎每星期都来。他说:“阿五的食材最好,在这儿吃饭最放心。阿五就是我们家的厨房。”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 之 改名风波
“游回来”的黄河鲤鱼
对樊胜武来说,黄河鲤鱼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。
他犹记得老家长垣的黄河里那些欢蹦乱跳的大鲤鱼。夏天的时候,他常跟小伙伴们到家门口的池塘里摸鱼。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摸到一条红尾巴的鲤鱼时的狂喜,以及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手中滑落时的沮丧。
这样的场景,常常会出现在他的梦里。
这条来自故乡的黄河鲤鱼,和樊胜武结下不解之缘,是他此生无法更改的挚爱。
他坚信自己会一直把阿五做下去,希望能把它做成百年老店。
阿五的出现,影响的还有餐饮这个行业。阿五创办之后,更多的豫菜馆在河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。现在,大大小小的饭店,都少不了黄河鲤鱼,甚至一些经营粤菜、沪菜、杭帮菜等其他菜系的饭店,也开始主推黄河鲤鱼。
黄河鲤鱼,在从“龙门”跌落、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,重新积聚了势能,高高地跃向了“龙门”。
关于鲤鱼的传说有很多,但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还是“鲤跃龙门”。相传,鲤鱼们游至龙门附近后,苦练甩尾跳跃之功。可即便如此,它们与龙门仍相差甚远。这时,一条金背鲤鱼率先跃起,以己身为平台,助力众鱼跃过了龙门,而它却重重落回水中。它并没有放弃,仍在寻找时机跃向龙门。终于,它抓准了时机,凭借着恰巧冲击到河心巨石上的黄河水再次奋力跃起,跃过了龙门。霎时间,天雷滚滚,鲤化成龙。
关键时候,总要有人敢于尝试,不惧失败。
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挑战自己。樊胜武的每一次挑战,从农村到城市、从厨师到创业、从阿五美食到阿五黄河大鲤鱼,不都是在挑战自己、突破自己吗?
归处在远方,来处尚犹在。不管多忙,每隔一段时间,樊胜武总要回老家长垣,吃吃家乡的鸡汁豆腐脑、枣糕、脂油火烧,烦乱的心就安逸平静了。
那是他的来处。